昆嵛山的自然环境怎么样?
昆嵛山,原名姑余山,位于牟平区和文登区交界处,面积109平方公里。主要山峰呈东西走向,西部呈南北走向。群峰林立,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。主峰泰礴顶,海拔922.8米,位于东经121°46′,北纬37°15′是境内最高的山峰。因冬季积雪时间较长,远望白茫茫一片,又称"太白顶"。
山系沟谷纵横交错,多峭壁崦岩,谷底基岩裸露,山脊尖而陡峻,坡角一般大于30°。山体由元古代混合花岗岩、闪角二长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组成。山域广阔,林木耸密。
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, 横亘文登、牟平、乳山交界处,南北35公里,东西50公里,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,主峰泰礴顶,海拔923米,为胶东半岛东部最高峰,素有“仙山之祖”的美誉。昆嵛山以自然风光、名胜古迹和胶东革命胜地而闻名。
昆嵛山 古称姑余山,位于文登、牟平交界处,主峰泰礴顶(又名大悲顶),海拔923米,山势盘回曲折、林深、谷幽、水碧,历史上有“仙山之祖”之称。昆嵛山以道教发源地而闻名于世。
昆嵛山的气候特点是:年降水量适中,气温较低,夏季凉爽而潮湿,冬季寒冷而湿润。 该区作物生长期干燥度多在0.8~1.5间,属湿润-半湿润气候性质。
昆嵛山受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,诸山作雁行排列状分布。处于胶辽台隆区-北北东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在胶北隆起十分发育,大致互相平行,等距排列,一般10-20公里出现一条,纵贯胶北隆起。
昆嵛山有哪些文化历史?
远在汉唐之际,山上已是寺观林立,洞庵毗连,香火缭绕,朝暮不断。主峰泰礴顶旧有三皇宫,其南有禅教寺、无染禅院,北有岳姑殿、神清观,西南有圣水宫,东南有甘泉寺,东有六度寺、金水庵等,皆盛极一时。金元时期,昆嵛山又成为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。金代道士王重阳东游海上,于金大定七年(1167年)在昆嵛山讲经庵、 烟霞洞和文登姜氏庵创立全真道,并收下7个弟子,号称“北七真人”。王重阳与其弟子在昆嵛山留下众多遗迹。清初,禅教寺常和尚率农民起义军以昆嵛山为根据地坚持斗争达15年之久。同治元年,文、荣两县官绅为堵捻军东进,驱使乡民历时3年,在昆嵛山上立石墙长80公里,高3米,宽1.2米,直达北海南海,可称“胶东长城”, 遗迹犹存。抗日战争时期,东海人民武装,在这里设立兵工厂,反击日伪“扫荡”,击溃国民党“抗八联军”。
昆嵛山名胜古迹众多。远在汉唐之际,山上已有三皇宫、禅教寺、无染寺、六度寺、岳姑殿、甘泉寺等庙宇。至金元时期,盛极一时的道教全真派发祥于此。
昆嵛山是山东省的森林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;是中国赤松的原生地和全球赤松林分布面积最大、保护最完好的天然分布中心;是胶东革命的摇蓝;是全真道教的发祥地、远古东夷文明的发祥地、齐文化的发祥地,是神话传说姜子牙封神的地方